上海作为一个特大型国际化大都市,人口数量巨大,企事业单位多,产业类型丰富,能源消费需求量巨大,导致整个上海市能源电力的生产、输配和消费系统非常庞大复杂。在这个系统中,能源电力的生产、供应和消费的每一个环节又需要各种相关科学技术的支撑,确保能源电力的安全、经济和绿色运行。这些技术的发展需要高水平研究平台的支撑。我校作为长三角地区唯一一所以“电力”命名的高校,为本地区培养适应电力行业发展需求的高水平复合应用型人才是我校的天然使命。
为了更好发挥我校作为电力行业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和对外服务的重要基地之一的作用,促进上海能源电力科技创新发展,我校通过新建和有效整合校内平台资源,并与行业相关研究机构密切合作,构建了“上海能源电力科技创新中心”这一高水平学科研究平台。该中心由“上海新能源技术培训与交流中心”、“上海智能电网技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上海电力安全技术研究中心”、 “‘一带一路’能源电力管理与发展战略研究智库”及“上海电力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等综合性、跨学科的“三中心、一库一园”高水平研究平台构成了较为完备的支撑体系。
该中心力争承担引领能源电力行业技术创新的使命,根据学校构建能源电力安全特色学科体系的战略以及上海市高原学科建设计划,大力引进处于能源电力安全技术研究前沿的高水平科技人才,围绕特色、前沿的研究方向,以关键技术问题或重大需求为导向,力争在部分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引领行业技术发展,为上海能源电力安全技术发展提供充分的白菜网送体验金网站大全的技术支持。同时,通过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推广能源电力安全技术和经验。
一、上海新能源技术培训与交流中心
上海新能源技术培训与交流中心是在国家能源局支持下成立的,与国家新能源重点企业、各新能源企业、相关院校、新能源培训机构等保持密切联系,主要开展能源电力领域技术培训、科研合作及开发新能源人才培训项目等工作,同时定期开展行业技术研讨会,及时了解行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和人才需求。依托于该中心的上海电力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拥有“上海市成人教育优秀集体”称号,是中心开展对外服务的重要平台。近五年来,成人教育的规模一直保持在年均11000人次左右,其生源95%以上为电力行业在职职工,承担了全国70%以上的1000mw火电机组技术人员岗前培训,形成了电力管理、电网技术、发电技术、电力建设、电力新技术等五大类技术培训体系,成为学校与电力行业联系和开展技术服务的重要纽带。
二、上海智能电网技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上海智能电网技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以“建设地方2011、培育国家2011”的理念为指导,以电力行业重大需求为导向,面向智能电网领域中的共性关键问题,联合行业中骨干企业、科研院所,汇聚高端人才,解决电力能源应用领域重大问题,服务与引领行业,促进交叉学科进步,培养高水平电力应用型人才。通过该中心的建设,最终形成一支国内先进、华东领先的智能电网知识服务团队,培养一批智能电网领域急需的高端技术人才,成为在国内、地方、行业、企业及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协同创新平台。
该中心自成立以来,通过引进32名校外专家、42名校内各学科骨干教师,形成了围绕智能电网领域的4个高水平知识服务团队:战略研究团队、风力发电与智能用电关键技术团队、分布式能源与微网关键技术团队、储能电池关键材料团队。该中心目前已建成了涵盖新能源与智能电网领域最新技术的智能微电网示范与研发中心,并依托该中心开展重大技术攻关,为行业内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该中心目前已成为我校乃至上海开展智能电网领域科研、示范、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三、上海电力安全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正在实施“4 1 1大战略”,努力打造成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和经济中心,加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伴随上海的城市大发展,制造、金融、交通和服务等行业和居民生活对电力能源的需求总量不断增加,同时电力能源的消费又呈现出多样性和区域性的特征,这些因素使电力网络系统结构变得日益庞大和复杂。与此同时,为了保障经济的安全平稳运行,电力网络系统又需要更好应对特殊极端恶劣天气、自然灾害、市外来电通道和大电网元件故障等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因此,针对上海这种特大型城市的电力能源系统,急需发展与之匹配的安全保障技术。
为此,上海市政府于2015年正式启动了建设上海电力安全技术研究中心的可行性调研工作。由上海市经济与信息委员会牵头,组织相关政府部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电力企业充分地进行前期调研、研讨和论证等,最终确定由上海电力学院作为上海电力安全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单位,并制订了上海电力安全技术研究中心的组建方案、主要功能、建设方案、建设路径等。
上海电力安全技术研究中心的主要功能包括技术研究、技术交流、技术服务和大数据中心等方面,从技术研究、交流和服务多方面有效保障上海特大型城市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清洁运行,推动我国电力产业的健康发展。
1.技术研究功能 主要包括基于电力能源新常态下各类安全问题进行全面调研,提炼出电力安全技术的前沿问题和关键问题,并组织相关科研人员进行研究;积极鼓励科研人员申报电力安全领域的国家级、省部级的科研项目,以及电力行业技术攻关项目;积极培育和推出一批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市场前景的科研成果;积极建立一批开发、推广电力安全技术的工程技术平台。
2. 技术交流功能 主要包括技术交流会议的组织实施和硬件设施建设,目标是成为以上海为中心,辐射全国的能源电力安全技术交流中心;构建成果孵化平台,推动成果转化与应用;搭建技术交流平台,成为技术交流、业务交易的市场;建设会议中心,开展政策法规、高新技术、专业应用技术的交流、研讨;构建技术交流与成果转移创新机制。
3. 技术服务功能 主要是搭建信息服务的平台,施行信息发布、电力安全技术咨询、电力安全技术培训;建设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电力安全科普教育基地及多媒体展示平台,并结合培训业务的开展,建设远程培训系统;科普教育基地和多媒体展示厅,配备信息系统相关设备和数据库等软件。
4. 大数据中心功能 根据能源互联网和信息互联网的特征,构成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平台,可实现对电力能源安全进行监控和管理。该平台主要包括火力发电厂运行安全监控系统、电网线路运行安全监控系统、变电站运行安全监控系统、电力用户用电安全监控系统、分布式微电网安全监控系统等5个功能模块。
建设以服务上海特大城市电力系统的上海电力安全技术研究中心,符合当前上海转型发展的要求。该中心有助于保障上海电力系统安全,保证上海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推动能源安全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于国家能源战略。
四、“一带一路”能源电力管理与发展战略研究智库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可以有效推动沿线各国能源的互联互通,与能源互联网相辅相成,对于推动沿线各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真正实现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和需求侧响应有效平衡,对于保障各国能源安全,实现经济复苏,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在“一带一路”、能源互联网、能源电力行业供给侧改革等战略紧密联系构成的错综复杂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能源电力行业势必会产生一系列的变革,进而在政策、技术、体制、文化、管理领域产生了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
上海电力学院“一带一路”能源电力管理与发展战略研究智库将紧密围绕国家能源电力发展战略,对接国家、特别是上海市社会经济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领域的需求,积极发挥学校能源电力学科特色以及整合资源优势,凝练出一批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与能源电力工业紧密相关且具有前沿水平的学科方向。本智库将聚焦“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能源电力行业在能源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及整个系统变革过程中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凝聚海内外的能源电力领域的管理专家与学者,综合应用管理科学、经济学、电气工程、环境工程、信息科学等多种学科理论,在中国能源电力行业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的电能资源开发与利用、能源电力行业文化战略等方面,展开系列研究,争取成为在我国能源电力领域有影响力的高水平智库,有力推动我校相关学科的内涵建设,显著提升学科水平。
五、上海电力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
上海电力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是聚集电力与新能源技术研发、服务和培训咨询的重要平台,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实现了行业市场需求与学校学科、科研、人才优势的有效对接,有效提升了我校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园区拥有多个由电力行业技术专家、学校专业教师团队、在园企业技术骨干、在校研究生等人员组成的专业技术服务团队,形成了以智能电网相关技术、新能源光伏发电技术为基础,覆盖传统电力技术领域的、为社会公开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其中以智能电网仿真研究与检测和分布式光伏应用技术咨询与展示两个公共服务平台最具代表性。智能电网实时仿真研究与检测服务中心于2014年被上海市科委认定为上海市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电力系统二次设备检测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分布式光伏应用技术咨询平台所建设的光伏发电应用推广展示厅和示范光伏电站已对外开放,并且吸引了许多光伏科技企业及工程类企业入驻,多家光伏上市企业来园区寻求合作。
园区拥有的大学生创业中心是教育部、科技部首批认定的“高校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目前已有超过70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同时也是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和杨浦区开业指导中心的服务站。园区支持创业的服务成果还成功与学校创新教育对接,联合实施的“基于两园对接、三堂互动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获得了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目前,园区集聚了一批新能源等相关企业,如东海风电、浦海求实、聚虹光电、江苏复睿太阳能、上海雷博新能源等。园区还实现了园区企业与学校联合研究多项课题,使学校在多个专业领域实现了提升。其中,由东海风电与电气工程学院联合研究的《大型海上风电场接入系统与施工维护关键技术研究》获得2013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